青岛首例无人机致死案宣判 操作不当酿悲剧

Nov 13, 2025 IDOPRESS

青岛首例无人机致死案宣判 操作不当酿悲剧!植保无人机以其高效、便捷、适应性强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播种、施肥、农药喷洒等各个环节,成为名副其实的“惠农神兵”。然而,随着其普及率越来越高,农户在作业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的“伤人”“伤田”事故频发。10月30日,平度市人民法院刑庭审结青岛市首例因植保无人机操作不当过失致人死亡案。

2024年8月,被告刘某受平度市某村村民张某雇佣,使用无人机为张某承包的玉米地喷洒农药。刘某未在无人机起飞、降落点周边设置警示标志。农药喷洒结束后,他启动了无人机降落程序,在已经看到吴某驾驶载着张某的三轮电动车向无人机降落的方向行驶的情况下,仍过于自信地认为无人机不会致人受伤,既没有作出提醒,也没有及时操作遥控器控制无人机停止降落。最终导致无人机桨叶将张某头部割伤并致其当场死亡,同时将吴某右侧头面部及右侧肩部割伤。

平度法院认为,刘某过失致一人死亡,其行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受到刑罚处罚。考虑到刘某在案发后及时报警并在现场等候处理,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自愿认罪认罚且积极赔偿被害人及被害人近亲属的经济损失并取得谅解,最终依法判决刘某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这起案件反映出部分无人机从业人员缺乏风险意识,没有认识到无人机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刘某虽已通过培训和考试,取得相应资质,但在操作过程中既没有依规设置警示标识,也没有尽到提醒义务,甚至过于自信地认为“无人机不会伤人”,最终酿成悲剧,也让自己付出了巨大代价。

要想作物丰产丰收,有效防控病虫草害,喷洒农药是规模化种植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植保无人机效率高、雾化好,又能规避人工洒药的中毒危险,正在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无人机一旦偏离航线越界,让其他无需施药的作物受损,责任该由谁来承担呢?

科技信息网是聚焦全球科技创新的垂直门户,实时提供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产业报告与政策解读,连接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投资机构,打造科技产业决策者的数字智库。

快速搜索

科技信息网 | 全球科技创新动态-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前沿资讯_科技产业数据智库

© 科技信息网 KejiInfo.com

隐私政策